职业爸爸进课堂,引进幼儿新教育(上)
已有 405 次阅读 字数(2312) 2014/12/30 11:33:58
摘要:随者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在大中小基础教育中都提出了教育改革措施,而幼儿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元也在教育理念上保持时时更新。我园始终认为幼儿教育必须结合幼儿园与幼儿家长的双方努力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绩,因此在多次开展的“家长课堂”活动中也邀请了众多孩子的家长参与到了教学工作中来,然而发现来园参加的家长中母亲占大多数,父亲的身影十分少见。为此,我园特将“爸爸进课堂”作为我园特色活动推出,反响非凡。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父亲主体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通过多个“爸爸课堂“案例说明了幼儿新教育的发展趋势。关键字:职业爸爸;幼儿教育;主体;家园教育;前言: 幼儿教育过程父亲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主体,对孩子成长初期的心理发育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缺少及促进与完善作用,然而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一般都集中在母亲身上,特别是父职教育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我园为协调家园教育结合,专门开展了“爸爸进课堂”实践活动。一、幼儿教育过程中父亲主体的缺失 我国是一个男性社会,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思想,所以大部分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而是否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就没有母亲角色的重要呢?不禁发出质疑。根据我园长期幼儿教育的观察,一般家庭中主要存在四种父亲。第一种父亲,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关心孩子成长并一直在努力扮演好家长角色,主动分担母亲教育重任,作为十分稀缺的父亲家长属性,大约只占了10.7%;第二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对父亲角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大多是因为孩子母亲的要求才会参与分担教育责任,而在孩子教育过程成也只是交差了事,对比第一种家长比例较大,约为20.3%;第三种父亲属于亡羊补牢型,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没有过多参与与关注,等到发现孩子不对劲时才会主动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这种父亲人数比例超过一半,约为56.5%;最后一种父亲,对孩子教育责任缺少担当,将所有教育问题推卸到母亲身上,或者在孩子教育环节中出现思想性错误,这中父亲人数也占据了一定比例,约为12.5%。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孩子父亲对孩子成长到底有没有影响?通过长期幼儿教育实践工作,我们认为,缺乏父亲主体的幼儿与一般幼儿相比有更大可能出现性别异化问题。性别异化是一个新颖词,通俗地也可以用“第三性”来说明。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存在男性与女性两种性别,界限十分明确,而“第三性”是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的代表。近年来,通过电视节目、生活案例等都可以发现,中国社会中出现“第三性”的孩子比例逐渐增加,究其原因是孩子在早期教育中父亲主体作用的缺失,孩子所处的环境中女性角色非常多,家庭中的母亲,学校中的女老师等,如果不能在孩子成长和思维发育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父亲主体的教育优势,对孩子正常成长轨迹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就是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女孩子阴柔不足。父亲在家庭中除了挣钱养家,还要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孩子通过模仿、观察自己的父亲才能对男性有最初的认知。其次,现代社会中孩子的交际范围狭窄,孩子生长环境中缺乏男性角色,需要父亲及时发挥主体补充。 为创建优质的幼儿成长环境与条件,我园综合了国内外先进教育办学理念,引进了家园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爸爸进课堂”系列活动,通过多位父亲的共同努力与付出,旨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大更广的思维空间。二、开展“爸爸进课堂”活动的前期准备与活动目标1.召开“爸爸进课堂”活动宣讲会,动员各位父亲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实践过程随着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幼儿教育已经发生了新的转变,并以一种家园结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因此在活动之初我园召开了多次家长宣讲会,宣讲对象为幼儿父亲,向爸爸们说明了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的意义,同时分享多个父职教育案例让在场的爸爸们积极讨论育儿经验并表达各自的想法,而激发爸爸们参与“进教室”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教育职责整、正确的了解。此外,“爸爸进课堂”系列活动重点是要求不同职业的爸爸参与到课堂教育中,希望借助爸爸们丰富得到职业性质以及个性特点等为孩子的成长带来视野与思维的拓展,所以我园与多位爸爸沟通了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与实施方案,也让爸爸们能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准备“爸爸进课堂”活动。活动前的宣讲会是幼儿园与爸爸们纪沟通的重要方式,能够直接呼吁爸爸们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教育责任。2.创建家庭联系薄,完善家长信息资料爸爸进课堂系列活动是由多个主题活动组成,每次活动都会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安排合适的家长,因此要对家长的信息资料有详细掌握才便于时间的安排。我园创建的信息平台是在在每位孩子的信息栏下完善孩子家长的一般资料,其中特别要完善父亲职业以及特长等资料以满足活动选择需求。3.制定活动计划,鼓励家长主动参与我园所开展的“爸爸进课堂”活动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家长参与积极性十分高涨,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制定充分的活动计划。以我园为例,一年中大约开展12 ~15次该活动,根据计划表的安排,爸爸们每年只需空出半天到园完成相关活动,即能够拉近跟与孩子的距离,又能够为孩子成长塑造更好的环境。根据计划表上的时间安排,家长参与可行性高,参与积极性自然高涨。4.为孩子制作专属档案,观察孩子成长轨迹在每次活动过程中,活动教师都会为孩子和家长的活动表现进行记录,包括各种活动视频、照片等并纳入孩子的专属档案中,在阶段活动结束后将根据档案资料进行评比,公开表扬在系列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孩子和孩子爸爸,加深孩子对父亲的成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