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随感(一)
已有 404 次阅读 字数(2614) 2015/1/30 11:14:40
“幼儿游戏”随感(一)这学期,期待和好奇迎来了浙江幼儿园教师7班的远程的国培学习,刚接到作业时,心理有了抵触,繁忙的工作中紧随着国培的作业。可当我进网站培训后,让我豁然开朗,里面的内容接地气,让我受益匪浅。再怎么累,那也是值得了~这一切的培训内容,让自身有了提升,更新了教学理念。在这样的平台上,与同行们相聚讨论、教研,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习中有那么一章节“幼儿游戏”,结合理论谈谈想法:一、关于“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理解。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首先,游戏是幼儿最经常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游戏的频率最高。这是一方面表现为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另一方面即便是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幼儿也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同步,幼儿在游戏中中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想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进行游戏。排斥或过高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为游戏具有一种萌芽状态的动作和心理发展以自发练习的功能,使之不断成熟。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满足于现有发展状态的表现方式,以略高于现有发展水平的表现方法去行动,使身心发展的重要变化发生在游戏中,所以,游戏是幼儿最必须的活动。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那么,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呢?首先,保证幼儿自发游戏的时间——玩中学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时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当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其次,用游戏的反思进行教学——用玩的方法教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活动,能让给幼儿学到我们要求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但是为了有效促进发展,为了避免压力对幼儿造成的心理损害,因此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及其重要。二、阐述“游戏的本质与特征”1、顾名思义,什么是游戏?曾经在一些案例中发现所获:当我们在各种情境中看到幼儿的行为表现时,凭自觉都能作出是不是游戏的判断,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当当我们要用明确简单的术语在与非游戏行为中将游戏作出专门限定时,便感到十分困难,我们似乎无法找到大家都一致同意的只适合于游戏这一类行为的标准。假如以下行为究竟哪些是属于游戏:画图 抛球 滑滑梯 做算术 擦桌子 分碗筷 猜谜拔河 跳绳 下棋 聊天 打牌 写字 捏橡皮泥案例:《我们想切橡皮泥》 近段时间,我发现在美工区活动的孩子常常玩切橡皮泥,一盒原本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很快就被完成黑乎乎的。我曾提醒孩子们可用橡皮泥做蔬菜、水果、玩具等,可孩子们依旧对切橡皮泥情有独钟。后来,我还特意用橡皮泥制作了沙发、椅子、热带鱼等作品,把他们展示在美工区,并投放了牙签、毛线、纸盒等辅助材料,想引导孩子们,可收效甚微。于是,我决定重点指导孩子们美工活动,我对孩子们说:“娃娃家需要一些家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孩子们的态度很积极。接着,我就和孩子们一起为娃娃家制作了小沙发、小椅子、小桌子等。过了一会儿,班里的小优问我:“老师,什么时候让我们玩儿呀?”我微笑着问:“我们这不是在玩吗?”“这不是在玩儿,这是在做东西,我们想切橡皮泥玩。”乐乐说。分析:因为游戏的形式、内容千变万化的,有时候一种行为在某种背景中出现被看成思游戏,而同一种行为在另一个时候,另一个环境中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认为它是游戏了。看来判断游戏还是非游戏,并不能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看,而应依据游戏的心理体验,这种被认为具有游戏体验的那一类行为,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呢?既然作为一类活动的总称的游戏。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定位,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概括这类活动的特征,看这类特征带给游戏者怎样的心理体验。2、游戏的特征 所谓特征,即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说具有的特殊意义,这必须在比较中才能鉴别。游戏是内在动机性行为——轻松感;游戏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控制感;游戏是注重过程的体验——满足感;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胜任感;游戏是假象的非正式的活动——自由感;游戏是积极体验情感的活动——愉悦感。三、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创造性游戏,一类称为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有三种: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也有三种: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传统分类并不利于幼儿园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本课程对幼儿园游戏做了重新分类,如下:1、游戏种类幼儿自发的游戏:角色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反映现实生活经验的游戏。表演游戏:通过一定的道具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游戏。结构游戏:通过操作材料进行造型的游戏。运动性游戏:通过肢体活动表现粗大动作的游戏教师设计的游戏规则游戏:按照事先确认的规则进行竞赛的游戏。教学游戏: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游戏。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以上两类七种游戏,除了游戏化教学,明确被定义为教学以外,其他六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那种为教学设计的游戏,教学的目标是极其隐蔽的,教师在投放材料、创设环境的时候已经将目标隐含其中了,对幼儿来说就是“游戏”。2、分类依据这种分类是依据游戏的生成性来划分的,一类是幼儿自发生成的,一类是教师设计生成的,教师设计的规则游戏一旦为幼儿掌握,这种游戏就成为幼儿自发的游戏了,但是无论如何是教师设计的,是有别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的。这里的教学游戏与传统分类中的教学游戏相比,传统的教学游戏目标是外显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控的,结果是确定的,而这里的教学游戏,目标是隐蔽的,活动过程是幼儿自控的,结果具有多样性的发现;这里的规则游戏与传统服务于教学的教学游戏相比,教学游戏是不可重复的,但过程和结果都是确定的,而现在的规则游戏是可重复的,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是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