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熙蔓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植物角观察记录

已有 796 次阅读 字数(2390) 2022/3/31 22:19:54

摘要:自然角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区之一,是培养幼儿产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小天地。分析过去我园的自然角活动状况,每个班级创设时内容丰富,但在自然角的管理和运用上,目前还存在一些误区。针对以上情况,我园开展了自然角的探索与研究,逐渐探索出一套自然角的活动组织方式,推动了园所自然角观察的深化与研究。具体过程为:一、观察前设计预案,二、观察中抓住契机,三、观察后展开讨论。   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开辟一角,作为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实验用品之用。它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区之一,是培养幼儿产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小天地。分析过去我园的自然角观察状况,每个班级创设时内容丰富。但在自然角的管理和运用上,目前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教师重创设轻过程管理。在开学初的自然角创设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班的自然角琳琅满目,水果、种子制作的小工艺品生动而可爱,花花草草郁郁葱葱、水生动物快乐嬉戏,种植的土豆、大蒜、蚕豆等冒着刚刚出土的新芽,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过几个星期,再观察时发现水生动物已经死亡,幼儿种植的植物相继枯萎等一片凋零的景象。其次是重摆设轻互动,自然角陈列了琳琅满目的观察物,并不意味着幼儿获得了许多,有时等到带来的植物枯萎,孩子们都不知道那叫什么名字?自然角成为了班级里的一个摆设,一个装点,对幼儿的发展并不起作用。针对以上情况,我园开展了自然角的探索与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教师们在新纲要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己内化的教育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再次地运用于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套自然角的活动组织方式,推动了园所自然角观察的深化与研究。让孩子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养成科学的态度。  一、观察前设计预案  观察预案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前,对于本次的观察活动进行一个总体的设计与布局,比如观察的内容、观察的目标、观察的人数、记录的方式等。教师先进行预设,并撰写成文。观察预案的撰写,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本班幼儿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对于借助本次观察活动,需要促进幼儿那些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例:小二班苹果腐烂的观察预案: (一)观察内容:  苹果是怎样腐烂的 (二)观察范围:  两位老师各带一位幼儿进行观察 (三)观察目标:  1.引导幼儿注重观察苹果的腐烂过程。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苹果的腐烂过程。 3.培养幼儿科学观察、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观察方法: 两位老师各带一位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观察有阳光照射的苹果的变化;一组观察无阳光照射的苹果的变化。 (五)观察时间: 每周一和周五早上晨间活动时各观察一次。(六)记录方法:   幼儿口头描述,教师进行陈述性记录;教师照片记录。苹果宝宝观察记录过程性描述师:“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幼:“红红的。”是:“它是什么形状?”洋洋:“圆圆的,会象小皮球一样滚来滚去。”师:“用小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亦亦:“香香的。”师:“摸一摸,苹果光的还是毛的?”亦亦:“光光的。”    小二班的观察预案通过苹果在两种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让幼儿观察苹果腐烂的过程,发展语言,激发探索兴趣。在记录时,老师引导幼儿讲述观察的发现,并用照片和文字描述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观察预案的撰写对于整个观察活动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1.确保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计划是现代社会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做的一件事,计划的确定是活动正常而有效地开展的有力保证。观察预案的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观察活动中的无计划性、随意性大等存在问题,使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运筹帷幄,促使幼儿的观察活动更具计划性和有效性。教师在预案中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制定本次观察内容的具体时间,以此形成本班级有效的观察常规,促使观察活动持续而深入的进行,进而养成幼儿主动观察的习惯。时间的制定会因为观察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如在苹果腐烂的观察预案中,时间为每周一和周五的早上晨间活动时,这是根据苹果腐烂的变化规律而定的,而在大班的小鸡观察中,观察时间为每天的早上,以此养成幼儿天天喂食的习惯。老师每次在固定的时间带领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形成时间的条件性反射,到时他们会主动提醒老师去观察或者主动观察后回来就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孩子已经将这种观察的时间和行为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观察需求,产生了积极主动的观察欲望和行为,同时问题的出现会产生新的观察点,引发观察的持续深入,使观察更具有效性。  2.确保观察活动的适宜性。  观察预案的设计其实就是教师行前思的一种行为。教师在设计时,会就本次观察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深思熟虑,确保观察活动的适宜性。比如在目标的确定中,小班幼儿身心特点:视力、小肌肉群等都在发展中,所以观察的内容以大些的、变化明显的为主,如小二班的苹果腐烂。中、大班幼儿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又不同,如同样以观察蚕豆为例,中班的观察重点是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在观察中让幼儿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并初步学习管理,表达自己的发现。大班的重点则是在幼儿主动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中班相比,它通过对比实验观察,让孩子提出疑问,探索更深的知识点,并进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从目标上看,各个年龄班的孩子体现了层次的递进性,每个年龄班的孩子都能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记录方式的确定中,幼儿还不能用文字表现和记录他们的探究和发现,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他们表现和记录的主要方式。小班幼儿由于绘画能力和独立能力较差,多采用过程照片记录、教师文字说明;幼儿口述,教师记录或集体记录等方式。中班幼儿经过一学年,各方面都有了发展,可以尝试采用幼儿个人绘画记录;小组记录;照片和文字记录;集体总结记录等方式。大班幼儿则以两人或多人合作绘画记录;集体讨论记录等方式为主,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在原有水平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在观察活动中有效地进行记录。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71
  • 相册:0
  • 心情:0
  • 留言:11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