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魔力
已有 390 次阅读 字数(1236) 2009/4/20 18:39:54
兴趣的魔力
大二班 周子懿
“点点豆豆,双双合拢,有钱喝酒,没钱就走,脸上长满青春痘。”“喂,喂,你是谁,你是中国大美眉,……”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女儿嘴里念念有辞,流畅的背着这些非官方的儿歌。老公很生气,我却想到了学习的效率问题。这些儿歌,只是孩子们私底下自己交流的,为何比老师花大量的课堂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巩固加强的效果还要好呢?这反映了教育上的什么问题呢?
我想起了前几天教女儿珠心算,我读着手指操,让她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练,她背驼在那里,懒洋洋的,没到5分钟就说自己累死了。我自认为从事教育行业,自以为还懂点教学规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应该有15分钟吧,为什么5分钟不到就厌了呢?我火了,作势就要打过去。结果女儿凄凄哀哀的哭了。一边哭一边被迫的学习,有什么效率呢?
还记得去年的暑假,女儿在那里学习写字,从1写到9,分不清楚6和9的区别,也不会8的写法,老公很生气,撂下一句话:我洗澡出来,还没写好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女儿很委屈,不会写,也不想写。我看不下去了,就来教她,来,妈妈写给你看。6,有一个大大的肚子,而9呢,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形象的比喻,女儿一下子就掌握了。我便让她重点突破,多写几个6。我说,来,宝宝来写一个6爸爸,6妈妈,6宝宝吧。女儿信笔写了个很小很小的6,说这是6弟弟,又写一个6哥哥,6妈妈,然后写了一个特大的6爸爸,可是6爸爸是倒着的。我很奇怪的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女儿说,6爸爸在练倒立呢!大家哈哈大笑,在快乐的笑声中,女儿不仅在短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最难写的几个阿拉伯数字还兴趣盎然的完成了一大张的口算练习。
比较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对环境有着浓厚兴趣的积极探索者。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与神秘,这种新奇感与神秘感激发了他探索世界的兴趣,促使他去寻找答案,学到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知识,促进了各方面智力的发展。并且兴趣的发展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觉地延续,凭着这种强烈的、旺盛的、持续的求知欲,不断主动地学习,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当然还要父母最基本的支持;一种是自发地熄灭,当失去好奇心的时候,或没有新的刺激、没有良好的环境激发的时候,兴趣也就象转瞬即逝的火花一样消失了;一种是人为的阻碍,这通常表现为被一些不懂儿童心理学、没有家庭教育观念的家长们轻易地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可见,孩子一开始对事物产生的兴趣就象还在孕育中的幼芽,脆弱而又不稳固,稍不注意就会被粗心的家长忽视或踩死;若不去给它浇灌施肥,不去小心呵护,就会夭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基石。美国心理学家伯克曼说:“兴趣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有了某种兴趣,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充满热情地去发展这种行为。所以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兴趣的魔力,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给孩子创设丰富的感官刺激,呵护孩子对世界强烈的兴趣,促使孩子学习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