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已有 357 次阅读 字数(1968) 2015/2/26 10:21:06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孩子长大了,想法也就多了,同时更可以用自己的理论来反驳大人的想法,儿子很懂事,但也会和我无端起争执。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如何我们去真正看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也是我要学习的东西。在生活里我们往往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们的本意是想让他看到别人的长处,今后有个努力的目标,能够做得更好。可是我说的这些话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很多时候让孩子无所适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他还只是个孩子。有一次,孩子郑重其事地向我提出了意见,他说他很讨厌我总是拿他与别的同学比,这极大的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我听后,感觉很震惊,也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言行。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孩子也不例外。孩子渴望得到认可,渴望得到赞美和肯定,而我却只看到他的短处。试想一个没有自尊自信的孩子将来怎样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怎样立足于社会?怎样面对未来的人生?他可能会认为:“干什么都一样,反正我不如别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努力改变自己原来的言语行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提高了,心情也开朗多了,也愿意和我交流了。所以说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外面大声训斥孩子,不在外人面前谈论孩子的缺点,不和别的孩子比较,这些我在平时生活里都注意。因孩子的自尊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尊。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视若掌上明珠。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个性强、顽皮、不听话的习惯,同时,家长又望子成龙,机械地向孩子灌输知识,恨不能让孩子在一夜之间成为有用之才,变为出类拔萃的神童,老师为了自己的考核要求让学生言听计从,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急躁现象,这样无形中就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上几个案例中的家长和教师,都能根据孩子成长中的不同特点,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能健康地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尊,想要别人尊敬你,你得先学会尊敬别人"--多熟悉的一句话呀!自尊心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小,就像幼小的小苗,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心灵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对他们的一生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孩子正处在成长阶段,是被教育者,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自尊心受到的伤害的机会要比成人多,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孩子的自尊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