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
已有 360 次阅读 字数(4203) 2015/3/29 20:42:39
浅谈幼儿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早期的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绘画则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活动。本文通过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观察联系生活实际的主题绘画;分做好准备,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绘画的兴趣;教师给幼儿创设良好绘画环境;教师引导幼儿绘画的想象力等方面,培养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关键词: 幼儿绘画 创作 发挥 能力在绘画中,老师发现现在的幼儿总喜欢照搬老师黑板上的例子,自己没有思考的空间,这使孩子失去创作的能力。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有革新、创造、审美的能力。画画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也是孩子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画画可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疾呼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而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今天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间斗室,一幅范画加说教是目前很多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真实写照。不少教师在教育中重视教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按照老师的范画临摹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但这样却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活动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呢? 一.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观察联系生活实际的主题绘画幼儿的知识经验很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在观察时不能进行分析比较,还不能区别事物细小差别和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我们应教给他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观察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近大远小及空间位置等,使他们的观察能够逐步深入,能够通过观察找出物象彼此之间的关系,辨别出异同,从而使幼儿知道,要描绘物象的基本部分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空间位置以及用途等。例如带幼儿观察小白兔时可以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小兔子的特征,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白兔身上有白色的毛,长着两只长耳朵,红红的眼睛,三瓣嘴,身体不大,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带幼儿百货商店参观不同的柜台,问有幼儿台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售货员是怎样卖东西的?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的确,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幻,美不胜收。如朝霞似锦;旭日东升;新月如弓;星闪灯明;飞泉如带;青山巍巍;春雨如丝;桃红柳绿;以及湖面上悠闲的天鹅;森林中机敏的猴子;翠竹下温顺的熊猫;山岭间勇猛的老虎等,都具有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美,对幼儿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两种或三种物品让幼儿说出他们的异同。如:桔子和苹果有哪些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手表和座钟哪儿一样,哪儿不一样?宝宝和妈妈的鞋哪儿一样,哪儿不一样;水壶和毛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兴趣是绘画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兴趣和爱好象催化剂一样,能不断地促使幼儿去实践、去探索,不断开辟智慧发展的道路。幼儿对画画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加以培养,使之保持持久。当幼儿一旦以极大的兴趣参与画画时,他们必然以更大的热情积极而努力地完成作业。二.做好准备,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绘画的兴趣 教师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绘画可选择的工具十分丰富,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通过线条、图形、色彩、构图等手段,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蜡笔等工具材料:如:《五彩鱼》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观察鱼在水中的结构、明暗关系,再让幼儿运笔,使用大笔平涂底色,中笔中锋构线,大笔侧锋涂色、小笔点点画泡泡,这样的绘画流程来完成作品。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如:《脸谱装饰》,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欣赏图案的形式美中对称与不对称、均衡与不均衡的纹样,让幼儿了解不同的纹样表现不同的含义,再出示脸谱,让幼儿寻找脸谱中的对称与不对称,均衡与不均衡的纹样,最后再用一张空白脸谱设计一个对称纹样的图案。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纹样变化的重要性,处理得当,显得生动活泼;处理不当,就会杂乱无章。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引入了拓印画,就是将物体放在图纸下面,然后用笔在纸上来回涂色,拓印出纸下面的物体形象,或将物体涂色后印在纸上。如:《漂亮的》,我们先让幼儿在活动前自己尝试怎样拓印,幼儿想出各种方法:有的用笔印、有的用颜料印,最后在教师的揭示下,幼儿学会用果酱均匀的涂抹在饼干的表面,将饼干印在面皮上,完成拓印,作成了好吃又好玩的拓印饼。三.教师给幼儿创设良好绘画环境(1)良好的教育资源。们应该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渗透作用积极创设能激发幼儿的美、创造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以唤起幼儿的创作欲望。家长可以在幼儿的房间里布置一个美术活动区,为他们提供多种画具,墙上也可贴一些易于理解的大师作品,为幼儿提供一个可视可感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七彩娃专业美术教育部管鸣幼儿美术指导小贴士: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七彩娃专业美术教育环境是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渗透作用积极创设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2) 运用鲜艳的色彩对幼儿的房间进行布置。教师要充分利用鲜艳的色彩展示给幼儿,使幼儿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度,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同时在墙壁上挂些名人地 作品,种花、养小动物,多为他创造观察、探索世界的机会。(3)教师用音乐陶冶孩子的艺术细胞。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教师应积极创设情景,引发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体验音乐的“情景美”。如在欣赏活动《花儿与蝴蝶》,可以先提问题“你们想听听太阳升起的旋律是怎样的吗?如果让你用线条表示,你会怎样画”,它为孩子体验这个重点乐段埋下了伏笔,让孩子更用心地关注这段音乐,同时还激发他们别的艺术手段表达音乐的欲望。(4)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充分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我允许幼儿拥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理解。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教与幼儿学,在绘画创作中转变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不时闪现。5.丰富的物质环境丰富的材料是发挥幼儿创造性的物质基础。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儿童并不是被动的经验接收者。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为了能让儿童作出及时的反应,在儿童进入环境之前必须做精心的准备。四.教师引导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对头脑中已有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这方面的能力就被称为想象力,如果离开了想象,孩子的生活就不是丰富多彩,生动离奇了。对于幼儿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生活。幼儿的想象水平较低,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而创造性的成分很少,这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范围密切相关,但幼儿的想象力,发展水平是有个别差异的。有的幼儿只能想到自己周围的一些简单的事物,而另一些幼儿则能想到自己见过的、听过的和自己经历过的许多事物,他们的想象比较大胆,不受具体现实环境的约束。在绘画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发挥想象余地的命题。启迪、诱导他们以同一主题为出发点,打破思维定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翱翔,寻找艺术表现上更多的可能性。如“我最高兴的事”,可能有的画“看花灯”;有的表现“看马戏”;有的表现“捉螃蟹”;有的表现“天上”;有的表现“地下”。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从小训练未来的美术家,不在于对美术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而在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和促进其创造性。在绘画教学中,我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先画出大致轮廓,让幼儿猜猜要画什么。如:“画不倒翁”,先画一个圆形,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猜猜老师要教孩子学画什么,最后肯定猜对的孩子,使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的话孩子对绘画就会产生兴趣,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给他们带来不同的趣味兴性。 五.幼儿自评、互评,积累经验。 在每堂课的结尾部分,教师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孩子在自评中谈想法,提建议。这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孩子对美术课的兴趣,又使他们在这种互帮互学中提高绘画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的“放弃”自己胡评价权利,把它留给孩子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能力会有较好的实效。总之,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和训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对幼儿进行创作性思维的训练,尤其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时,就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思考的机会,让幼儿积累和萌发出创造的愿望,因势利导地将幼儿引向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文献参考:[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10,02.[3]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