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发现、感悟美好
已有 593 次阅读 字数(1763) 2015/6/17 16:30:13
用心发现、感悟美好——暨集团中心教研组艺术领域同课异构第四次教研活动六月是火红的季节、六月是耕耘的季节、六月更是收获的季节。6月16日,心桥学前教育发展集团中心教研组第四次活动在新桥一幼分园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集团下属的各业务园长和教师共79人。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同课异构课例展示、问题式的互动研讨和专家引领。分别由新桥一幼的年轻教师李赟和新桥一幼分园的潘逍雅老师给我们带了的美术欣赏活动《盲女》。活动在舒缓优美的音乐背景声中拉开了序幕,李老师带着孩子以看画展的形式进入活动室,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自主的欣赏名画,自由的交流,激发幼儿对美的作品感兴趣。并通过欣赏作品、解读画面——角色体验、用心感受——情境再现、大胆讲述——回归作品、联系生活等一系列的深入,让幼儿在音乐与作品的氛围中,感知画面,感受自然界的美,深入画面,感受形式的美、用心体验,感受情境的美。而潘老师则以体验盲人、戴着眼罩进入活动室,让幼儿在充分感受盲女不方便的经验基础上,展开对作品画面的解读,捕捉画面的美好细节,从远—近、从局部——整体、从欣赏——操作,引导幼儿从更深层次和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作品,让幼儿从小接触这些经典作品,与大师对话 ,使幼儿的眼界逐渐的开阔,对美的感知和选择更为的敏感。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题材在两个团队的诠释下各自绽放着别样的精彩,有其相识的地方,也有着独具匠心的不同。 其次是问题式互动研讨活动。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幼儿园的日常集体活动中,往往被大家所忽略,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今天,两个团队的教师趁着中心教研组的开展,在徐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勇敢的向美术欣赏活动做了一次挑战,并结合活动中的问题跟思考跟现场的老师做了积极的互动。分别从磨课叙述、重难点的设计与达成度如何,以及美术欣赏的核心价值如何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探讨。活动中,两个团代的代表分别从一路研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向大家娓娓道来磨课过程中前期的思路、过程中的体会、后期的调适、最后的呈现。让在座的老师们对于本次活动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了解。并从中引发一些思考如何以幼儿为本,如何有效的解读幼儿,站在幼儿的视角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同时,台上台下的老师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大家畅所欲言,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大家有很多同样的困惑与体验。也正是因为第一的开展,让大家对美的欣赏有了一样的共鸣和需求。最后,有我们集团的副总裁徐秀丽老师为大家做专业的引领。徐老师在充分肯定两个团队的勇气和认真的态度上,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与评价。首先从为什么要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给予我们充分的认识.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不是简单地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体会,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同样,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其次在如何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做了详细的要求与梳理,要求我们把握活动的基本要素,分析其基本策略。从整体感受,自由的谈论——回到整理,深入讨论作品——再次欣赏、感受作品的意境美。接着针对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如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更要有具针对性与具体化,有效的帮助幼儿解读画面。如何表达、烘托叙说、突显语言美、意境美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欣赏的方式还可以多样化幼儿独立、自主欣赏,师生问答式欣赏等。最有对本次活动提出了建议:要求美术欣赏活动要多开展、幼儿的欣赏习惯要培养、教研活动要继续跟进与深入。本次活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中轻松结束了——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获得乐趣,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是的,我们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追求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发现共性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我相信我们集团各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能通过这样的研讨、有效的总结、吸取经验,在实践观摩研讨中反思着、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