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丽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行走在研磨的路上

已有 588 次阅读 字数(2561) 2015/7/31 18:38:30

当我们团队第一次拿到这一活动课时都犯难了,怎样解读呢?这是一幅表现乡村现实生活的油画。密莱运用古典画法,一丝不苟地刻画出一对流浪儿在雨过天晴后的神态:盲女聆听着小伙伴对大自然的描述。而我们所带班级中的孩子,以前美术活动中对名画欣赏接触不多,而且作为老师的我们,这方面的知识也有限。名画欣赏应该从哪一点入手,如何让幼儿感受名画的独特魅力,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借此次欣赏活动,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欣赏名画,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活动,提升孩子和老师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帮助孩子和老师提高审美能力。一、       磨备课。磨课开始,我们团队中所有的老师根据名画《盲女》、先进行背景的了解与个人的解读,在提出自己的观点,于是第一次的集体备课时,我们就提出以小组七人分成三组进行集体备课、上课。(第一组是潘梦君和陈益梦老师,第二组是周如、陈胜丹老师,第三组则由李赟、徐斯凡、叶瑶瑶三位老师组成。)大家相互观摩、相互研讨。二、磨上课(一)第一次磨课——磨总体第一次上课,我们第一组和第二组则都以让幼儿带着眼罩入场,让幼儿在体验盲人的过程中,去解读画面、引导幼儿懂得去如何帮助盲人与理解盲人的心情与想法。而第三组由李赟老师则以带领孩子们以春游的形式入场,结合ppt图片,多功能动态画面欣赏,重点了解作品的美丽之处。整个活动中教师对细节的考虑较为细致。由于是第一次开展欣赏活动,我们对于课堂的把握也教欠缺,基本上自己说的比较多,幼儿处于被动的欣赏状态中。在欣赏中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流于表面,特别是对作品的内涵解析的不够,整个活动较为表象画、整个活动在15分钟左右就结束了。通过这次上课,我们重新审视了欣赏的核心价值以及重难点的设计。于是我们就综合了第一组的重体验、第二组的互动讲解、第三组的细节之美,最后决定让我们的李赟老师来带我们这个团队来上课。(二)第二次磨课——磨教案1、磨教学目标。开始我们预设的目标:1、欣赏名画,领会画面中所呈现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沉静的自然之美。2、想象、感受作品的内涵与人物的情感,并能大胆表现生活中的美景。3、体验美术欣赏活动带来的乐趣。磨课中我们对目标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大家发现这三个目标其中要表达的知识点不是很具体、针对性不强、特别是目标2和目标3意思表达范围较大,,所以我们将活动目标做了细致的改动并融入了社会性的情感要素。1、欣赏名画,学习用不同的视角去捕捉画面上美好的细节,感受作品的意境美。2、在音乐与环境的氛围中,尝试用心去想象、体验盲女的情感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3、初步懂得并愿意给予生活中的盲人关心与帮助。2、磨教学过程。针对本次教学活动目标,在研磨过程中,我们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磨环节第一、导入环节的调整:第一次我们是以情境戴眼罩进入和组织春游的方式,活动中,我们发现第一种,孩子对于眼罩的兴趣非常的高、忽略了我们所要传达的意境美,幼儿的体验不深,对于整个面面的带入有点突然。第二种,我们认为跟主题的切入不是特备匹配,因此,我们重新设计了“以参观画展”的形式,站在幼儿的视角,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指南的精神,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幼儿充分的近距离的去欣赏作品,初步萌发幼儿喜欢看画展、培养初步的欣赏兴趣,而且有紧扣主题,也为接下去的环节做铺垫。第二、欣赏过程的调整。原先我们的欣赏的线索比较多,内容比较散、但不够聚焦作品本身的内涵,因此,我们调整为:(1)整体感受、自由谈论(2)局部欣赏、深入画面。特别是在局部中,我们又按照从远到近、色彩的对比、故事的呈现三部曲来逐一递进、深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第三、结束部分的延伸。我们将原先的如何帮助生活中的盲人,调整为联系作品本身,向幼儿清晰的介绍作品的作者及背景,重点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2)        磨教具第一、增加的画架、更具艺术性 第二、添加了音效,更具感染力(在选择音乐时,我们也是精心多次的调试从原先的       到班得瑞的《迷雾森林》到最后我们呈现这两首音乐《被遗忘的天使》和《夜的钢琴曲》。第三、创设了情境,更具真实性(3)        磨方法第一、从被动变主动在试课中,我们发现问题做多的就是老师说的多,幼儿表达的少,因此我们更加注重了学习的方式,教师站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独特的视角上去引发幼儿的一些思考,并设置了一些方向性的导入,如:在这副画面上, 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等第二、从形式的理解到切身的体会在形式种,我们加入了多次的体验,从导入、中间的橘色欣赏、到最后的游戏再现。第三、从单一的欣赏到多元的评价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了幼儿的评价,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等?(三)第三次磨课——磨提问如何在欣赏活动中让我们的师幼儿对话更加的精彩是我们磨课研究的目标之一。为此,在第三次试课时,我们组内的人员进行了有效的分工合作。针对提问做了记录,发现活动中的提问缺少开放性、个别提问不当,幼儿参与的兴趣的不浓,讲述过少,情感体验不够。比如刚开始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多数幼儿站在负面的情绪去展开,因此影响了我们整个画面的美感、对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局限,磨课后我们调整为:你觉得美?以正面的角度、去激发幼儿欣赏美、发现美?又比如针对大班幼儿的提问该如何?是一个一个的问,还是有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两个三个一起问?最后我们调整为:给幼儿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幼儿思维、尽可能的让幼儿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解读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因此我们去掉了跟多细小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四)第四次磨课——磨细节第四次试课,李老师更自信更有魅力了,思路清晰、提问上也大有进步,但在细节提问方面的过渡语也稍显不足,有点生硬,语言需要更优美更精确。针对这些细节,我们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情境要突显2、回应要及时3、体验要深华(特别是游戏环节,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不同的场景去换位体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情感的共鸣)三、我们的收获通过磨课活动,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磨课,是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集团中心教研组的磨课活动中,我们虽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我们最后呈现的课堂也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们收获了合作、收获了思考、收获了成长!谢谢大家!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70
  • 相册:244
  • 心情:0
  • 留言:28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