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运动课程纲要摘录(一)
已有 509 次阅读 字数(1842) 2020/8/11 15:24:12
一、课程简介儿童游戏和运动刺激往往是因为玩具或者某种东西引起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尝试、拨弄这些器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冒出各种新鲜主意。为了能够激发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户外游戏活动,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合理规划幼儿园场地,设置成几个固定但不同游戏功能的区域,在游戏中开放所有的器材与场地,不设班级活动界限,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区域、游戏材料、游戏形式、游戏玩伴等,努力让他们在良好的情境下,让他们真心感觉到好玩,并在活动中产生成功的体验,获得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二、课程理念儿童能够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想象自我,主宰自我,成就自我。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体意识,满足儿童的兴趣需求,适应儿童的成长节律,让儿童充分展现其本真,激活其潜质,发展其特长,成就其真我。幼儿园的园训理念要适于童,宜于玩,游于乐,强于健,通过游戏化课程为领衔的园本课程体系,实现“内化游戏精神,外塑形体美健”的教育目标。让儿童在适宜的游戏中玩出健美、玩出经验、玩出习惯、玩出智慧,从而拥有一个健康、多彩、聪慧、幸福的童年。三、背景分析(一)基于幼儿体质发展的需要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组织研究人员为3-6岁幼儿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测试。调查结果一:在语言、社会性、精细动作方面女孩超过男孩是正常的,但在运动量、速度方面,男孩也输了,要引起警觉。男孩们冒险精神、运动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调查结果二:大班阶段运动项目得分降低,出现奇怪的运动能力下降趋势。家长教养观念存在以下误区:一是“重教轻养”,或者叫“重学习,轻健康”二是“重补轻练”,也就是“重营养,轻锻炼”三是“娇生惯养”,“磨炼”意识淡薄(二)基于幼儿学习特点与兴趣的需要学龄前幼儿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儿童通过积极互动而获得的东西,才能得到长久保持。所以兴趣是关键。晨间运动课程将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跟游戏相结合,意在设置一种游戏环境,使幼儿得到感官刺激,情感被激发,从而主动运动,最终使幼儿体能得到发展。(三)基于健康教育特色课程打造的需要 根据园所健康教育特色课程纵向发展需要去打造,以此提炼办园特色,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四、课程目标育人目标是幼儿园的育人方向和追求目标,是幼儿核心素养的概括表述。晨间运动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全面发展的儿童。(一)总目标1.通过晨间户外自主游戏,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2.通过晨间几个不同区域游戏内容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各种运动能力。3.通过自主游戏活动,幼儿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表现,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经验,增强幼儿的体质。4.通过自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运动的积极性,体验运动的乐趣。5.通过自主游戏活动,幼儿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丰富幼儿情感经验、培养个性、获取智慧。(二)年龄段动作发展目标根据不同的动作类型,为不同年龄段幼儿制定了以下目标:动作类型——走小班学期目标:1.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大圆;2.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自然走,能步行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3.学习轻轻地走和快速地跑;4.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动作协调、稳当。中班学期目标:1.能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能听信号变速走,能听信号切断分队走;2.能步行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3.能较熟练地听各种口令或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听信号集合、分散、排成4路纵队。大班学期目标:1.练习一对一整齐地走,能控制速度、保持前后一定的距离;2.能坚持步行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3.练习听信号变换方向走、变速走、绕障碍走。动作类型——跑小班学期目标:1.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2.走跑交替100米左右;3.四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4.能快跑15米左右。中班学期目标:1.能听信号变速跑,能听信号切断分队走,一路纵队跑;2.能走跑交替200米;3.能快跑20米和在一定范围四散追逐跑;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等游戏,连续跑1分钟左右;大班学期目标:1.能听信号变速跑、改变方向跑,能轻松自如绕障碍曲线跑,能快跑25米左右;2.能快速奔跑30-40米,能走跑交替400-500米,练习35-40米迎面接力,能连续奔跑1分半钟,能在集体跑步时控制速度和间距;3.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者沙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