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游戏,推进课程实施(三)
已有 824 次阅读 字数(1740) 2021/1/15 10:30:48
游戏课程化需要:有准备的环境、会观察、发现和合理支持的教师。我们尊重儿童,给予儿童最大的支持,就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始终牢记:孩子是游戏的主角。3.走家园同步,提课程品质家园携手共进,我们的的游戏课程越来越丰富。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幼儿园课程内容,取得家长支持,通过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展示游戏课程,获得家长认可,家长们纷纷主动收集各类废旧材料,各班都有一个“百宝箱”,源源不断的废旧材料都是我们老师制作区域材料的原料。我们还利用社区等周边资源,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幼儿社会性区域游戏内容,如参观银行、超市购物等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纷纷开设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海马体照相馆、皮影戏小剧场、五心美甲店等等。4.抓课程评价,促课改质量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才能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我们从三个方面去有效的评估:1.从幼儿角度评价由于幼儿是课程的主体,因此,我们将从幼儿的学习方式、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幼儿的游戏状态、情绪发展、社会性行为等给予评价,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2.从教师角度评价我们评价课改效果中也将对教师也进行评价,并从教师个性、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不同侧重点进行,从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能个性化的处理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游戏环境,对游戏中发生的现象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促进教师形成富有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3.从家长角度评价家长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课程实施的真正成效。我们将通过以下形式获得家长的评价: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形式。 即时反馈:结合每学期的家长会、园家委会、家长开放日活动等让家长走近幼儿园课程,了解幼儿园课程。三、游戏收获——提升区域游戏课程建设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区域游戏课程实践探索中......我们从2017年开始对区域游戏环境的研究;2018年对自主材料高结构、主题性材料的研究;2019年低结构材料的研究和对幼儿游戏观察(每天记录幼儿区域游戏情况,每周每位老师们撰写2个个案案例观察记录);2019年开展进行游戏案例的观察、研究、撰写及开展主题审议,我们通过真实体验、联动教研、微型课题、游戏案例等为抓手,开展“一中心,四模式“的园本教研:一中心:一个学期研究一个重点。四模式:大教研(主要理念引领和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小教研(解决级组存在的问题)、网络教研(利用外力资源)、自我教研(实践与反思解决个人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文化素养加强园本课程培训,使教师不仅具有运用课程的能力,更具备选择课程和生成课程的能力,使园本课程更系统化。组织老师对多个主题进行了课程审议的成效,我园叶宾老师还将自己的主题审议与集团园全体教师分享;我们每学期整理、收集主题背景下学具材料投放的系列教材,我们带领教师人人学会观察、学习撰写,参加区域游戏案例分享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团队在课程建设中逐步收获着。 幼儿在运动区域游戏中体育技能得到了发展,会自觉排队等候,积极主动与他人一起玩,在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学会自主去学习,专注、不干扰他人。在社会性区域游戏中,愿意交流,会合作,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社会经验进行游戏,收获快乐。我们的区域游戏让孩子们勇敢自信、遵守规则、积极探索、乐于交往。在一次次幼儿园对外的展示、交流中、得到了集团领导、姐妹园等同仁们的肯定。课程改革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为孩子们创设丰富有益的环境条件,促进孩子在原有的程度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作为教育者,要用独特的敏锐去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捕捉到他们内心的疑问,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及时生成相关的教育活动,巧妙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也让我们的游戏课程内容在不断的生成中显得更加丰厚和生动!如何更好地研发游戏课程,体现游戏课程的自主性、愉悦性?如何让孩子和老师们在游戏课程中不断收获和成长?我们将不断通过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踏踏实实在课改路上前行,让孩子和老师们在游戏课程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