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初探开展区域游戏的有效策略

已有 768 次阅读 字数(2461) 2015/4/30 11:27:34

初探开展区域游戏的有效策略一、            对区域游戏基本要素的理解(一)对概念的理解区域游戏是教师预设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区域游戏兼具游戏和学习的功能教师:1、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投放材料2、引发儿童的活动愿望和与材料积极互动而产生游戏行为(二)对目标的理解1、目标制定要开放、长远、体现过程性2、目标预设要有差异,呈现动态性3、目标预设要注重情感、能力,而非知识性 二、区域游戏的类别和设置(一)区域游戏的设置1、以主题中板块开展的区域活动     通常把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同时在班级中呈现,在同一时间内开展,会借用主题中的内容和名称来设置区域名称。如:幼小衔接区域…(图)2、根据区域游戏的不同目标开展的区域活动社会性区域游戏的定位:就是通常我们所指的角色游戏,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人物角色的行为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在与他人游戏、交往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冲突。目标指向:学到角色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二)开展区域游戏的要求1、  时间保证根据不同的年龄,安排不同内容、次数,不同长短的游戏时间 2、空间保证  (1)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2)因地制宜、巧做安排,将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同时在班级中呈现,按照游戏的内容随时改变环境为幼儿所需的游戏服务。如:美工区=美食餐厅(图)3、人员保证   区域活动中,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要保证至少两位教师进班。1、常规保证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并从小班开始培养,如:1)端托盘取材料时要求双手紧紧握住托盘两盘的中间部分,并靠近胸前。2)要根据各区设定的人数进入。选自己喜欢的活动,玩什么取什么。3)完成后要还原并放在柜子的外延放整齐,小椅子要推进去;玩色的幼儿一定要穿上防水衣。4)爱护玩具,不丢扔毁坏,玩具掉落随时捡起。5)操作时要安静,不得干扰别人,不大声喊叫。6)听到整理的音乐必须马上整理。   7)遇上未完成而又愿意第二天继续完成的可以加上名字夹。 三、游戏材料设计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在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主探究,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一)材料内容材料投放上我们投放封闭式材料和开放式材料。封闭式材料:目标明确玩法限定结果明确。(图)开放式材料:材料隐含学习目标,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结果是具有多样性的发展。(图)(二)内容● 主题性材料根据主题,设计与准备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走进小学、美工区《花花朵朵》(图)● 非主题性材料非主体材料:科学、益智等(图)● 包含这两种里面的还有生活化材料和媒介材料 备课策略备材料  如:学习性区域1、主题开展前的单独备课:1)分年龄段根据主题讨论,根据主题目标,各组分头收集和设计,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材料(90%以上都是教师制作的)。要求每位教师设计五份材料,同一组不得雷同。提出要求:★ 可以设计哪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哪些做为前置性,哪些与集体教学结合,作为复习巩固。★ 在材料设计中要考虑到个领域的平衡。★ 考虑材料的多层目标满足不同能力差异的孩子。2)定期组织制作,在主题进行的不同阶段,恰当地投放学具内容,使主题中潜在的价值通过区角活动转化为真正的实现价值。2、集体备课1)要求每位教师从设计的目的、目标层次、如何导入、分享点的切入来演示并介绍自己设计的材料,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对有疑问的,大家积极参与解答、讨论。材料提供要点小班(1)根据幼儿各阶段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发展要求,设计各种材料。(图)如:穿、抓、开、剪、缝(2)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宜太多太杂,不同难度的同样材料多备多份,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图)(3)内容应体现趣味性,最好结合一定情境进行。(图)社会性区域:备课(区域数、人员设置与分配)(1)    在学期初写具体的娃娃家活动方案。例:※ 名称:娃娃家(3—5人)※    功能及目标:在活动中了解家庭主要成员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引发亲情感。……※    角色设置与职责:爸爸:照顾“妈妈”和“娃娃”,和“妈妈”一起收拾、整理屋子等……※    常规性活动内容及目标提示:抱娃娃、哄娃娃;了解抱娃娃的正确方法…… 区域一:小剧院人数:共4人(售货员1人,演员3人)目标:1、在游戏中能够大胆的在舞台上显示自己。2、发展幼儿协商、合作的能力。 1、导入环节导入内容有:★ 新材料的介绍★ 游戏规则的介绍★ 针对前一次的区域操作情况进一步的要求和补充   (运用这些方法来帮助幼儿集中意识,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2、观察与指导   活动中教师以观察、了解幼儿为主,以鼓励、尊重幼儿为重。(1)观察内容 一是观察活动环境;二是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1)    观察方式班级教师:分区域重点观察,分享前简单沟通。听课教师:观摩过程中定点观察,将关注点落到孩子。教研时:将教师分到各个区域,从孩子的学习状态、材料操作及教师是否有效接入进行观察,教学研讨时再做讨论和分享。区域游戏中的指导教师应以间接、适度指导帮助幼儿持久探索第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判断教师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知识,提升游戏水平。教师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智慧源自不断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源自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熟悉程度。3、分享环节   教师应引导启发幼儿说出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将关键性的经验加以提升。   通常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 针对引导语部分的对应内容。   · 活动过程中幼儿代表性作品(表现)分享。   · 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分享,可以是教师观察发现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幼儿阐述遇到的问题,师幼共同分享解决的方法。   · 常规方面的表扬与批评。(如:专注力、合作意识、物品整理归位、阅读坐姿等等),可以是单纯的语言表达分享,也可以结合活动的影像记录内容进行分享。    区域游戏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我们要让区域活动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实施《指南》。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94
  • 相册:102
  • 心情:0
  • 留言:108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