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之小介(一)
已有 749 次阅读 字数(801) 2017/9/27 14:28:08
玛利亚.蒙特梭利女士本是学医出身,她秉着科学精神,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分析,这些精到的观察分析使她有别于许多教育理论家。? 比如,蒙特梭利女士发现,孩子从出生到六岁,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智力、思维习惯、品格及所有心理潜能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儿童此时的心智具有极强的吸收力,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因此,她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儿童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终生的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的工作习惯。她设计的教具,重视感官教育,使孩子不仅通过视觉,而且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她发现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物、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中,某一心理能力发展极为迅速。比如,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不是为了走到哪里,而是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如果环境制约,无法让孩子发展该方面能力,孩子会有挫折感。而如果充分利用敏感期,则事半功倍,既满足孩子又达到教育效果。因此,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安排顺序。比如针对行走敏感期的走线活动,针对手的运用敏感期的抓、倒、舀、夹、挤、转、刺、切等动作协调活动,针对秩序敏感期的归类活动,以及强调教室里的秩序等等。 她观察到,儿童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蒙式教具都摆放在适合孩子高度的架子上,供孩子自由取放。他们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将玩完的教具放回远处,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想玩什么,要玩多久。 她还发现,儿童有强烈的个人自尊感,而成年人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感。因此,蒙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也要把握好教具的难易程度,在孩子有成功的可能之前,决不让她们贸然地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同时,蒙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不需要成年人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