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防暑
已有 214 次阅读 字数(1961) 2011/7/18 8:35:20
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备感焦虑。为何婴幼儿(尤其4岁以下)容易发生中暑现象呢?
一、宝宝中暑的原因:
1、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
幼儿体温的调节中枢尚未成熟(通常在10周大左右才逐渐发展出来),所以对于周遭环境温度的变化,适应性较差。而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
2、体表面积较大
小孩单位体重的相对体表面积胜过成人,且易于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但循环能力较差,不易将过多的代谢热量输送至体表散逸。
3、排汗功能差
汗水附在皮肤表面蒸发时,可吸收皮肤上热量而降温(占人类散热量的20%-25%)。但幼儿因皮肤汗腺数量少,且体内水分贮存量有限,所以此种散热方式就不太有用。
4、对流失衡
幼儿的代谢速率较高,产热多,故需配合较大的体表面积及较快的呼吸气流进出方能排热以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如果周边环境的温度高过体温,吸入的是热空气,反而将促使体温升高。(占散热量的10%)。
5、饮水不足
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饮水量不足。很多宝宝不太爱喝水,有的爸爸妈妈担心孩子水喝得多会引起水中毒,其实,这个可能性是很小的。
6、在热环境下活动过多
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体内缺乏某种元素,在三十五六度的高温下带孩子晒太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宝宝中暑的症状
在什么情况下,妈妈们需怀疑孩子有中暑的情况呢?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下列情况,需怀疑中暑的可能性:
1、虽然很热,但可能不会流汗。(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现象之一)
2、皮肤会发红、发热,干燥。
3、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
4、大一点的幼儿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现象。
三、应急的措施
当幼儿有中暑的情况时,妈妈们应采取哪些紧急的处理呢?
1、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尽速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以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
3、你可以把他包在冷毛巾里,用海绵蘸凉水替他擦拭。
4、每隔10分钟到15分钟给孩子喝一些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者勿给。如果比较严重,可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5、尽快地让孩子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如果孩子的体温一直不降低,得要尽快送到医院。
然而“预防重于治疗”,爸爸妈妈平时就应该多注意以下事项:
1、要根据气温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合理增减衣服;天热的时候应该给宝宝少穿一点,多洗澡,妈妈应注意这样几点:不要总以为宝宝太小,地抵抗力弱,“舍不得”给穿得太少生恐会伤风。其实,在炎热的时候,成人穿多少,小孩就应该穿多少,尤其是睡觉时。虽然要给宝宝穿得少一些,但小脚心一定要注意一下保温。宝宝衣物、被单和枕巾要勤洗勤换,只要被汗污染就应赶快换掉。天热汗多时,每天至少应该洗2次澡。
2、孩子活动多时要鼓励他们多饮水,可以饮用少量淡盐水。如果宝宝不太爱喝水,爸爸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宝宝体内水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直接饮水,夏季还可以尽量多给宝宝煲一点儿绿豆汤清凉解暑的汤,自然晾晾,让孩子随时饮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含水量高的蔬菜和水果中(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水分占95%,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多吃一些含水丰富的青菜和水果。
3、孩子最好喝白开水。因为纯净的水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溶解媒体,有利于儿童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大,父母在保证孩子喝到足够的奶以后,更要保证孩子喝到足够的水。但专家提醒父母注意:首先,不要给孩子喝太多冰水,因为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不但影响孩子的消化,甚至有可能引起肠痉挛。其次,饭前不要给孩子喝水,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也影响食欲。此外,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夜间深睡后不能自己完全控制排尿,如果在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尿床,即使不尿床,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4、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或空气调节以保持通风凉快。外出最好随身携带SPF值在15以上的防晒霜,以及帽子、凉鞋或凉拖鞋、爽身粉、保温壶或保温瓶、充足的水、太阳镜。最好是帽檐很大可以耷拉下来遮住孩子的耳朵和脖子的那种帽子。爽身粉意在保护皮肤,但不能扑过多的粉在孩子身上,以免被孩子吸入,影响其呼吸系统。这里的保温指的是保持低温,用来装食物和饮料,因为高温情况下食物、饮料容易变质。要给孩子配备儿童专用的太阳镜。
5、家中必备的六类防暑药:藿香正气、仁丹、清凉油、十滴水、风油精、六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