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首页

搭建展示平台 共探优质教学新路 发表时间:2014/12/22 9:40:00

  • 搭建展示平台 共探优质教学新路

    ——心桥学前教育集团幼儿园艺术领域优质活动展评侧记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心桥幼教集团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集团中心教研组的活动内容。于2014年12月16日在新桥一幼和新桥一幼分园分别举行了艺术领域优质教育教学活动展评。各幼儿园在自己选拔的基础上,向集团推荐了16名幼儿教师参加了这次评比活动。经过集团组织的评审团认真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这次展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加强了集团园际之间艺术领域音乐教学经验和做法的交流;提高了参赛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活动的整体水平;展示了集团幼儿教师扎实音乐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十六个精彩的教学活动,无论从教材研究、教法选择还是流程的创设,都不难看出参赛老师的良苦用心与辛勤付出,不难看出她们背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钻研与剖析,不难看出她们对优秀的幼儿教育方法策略的感悟与领会。回顾这次优质活动展评,可以用“精”、“巧”、“新”三个字来概括: 

    一、“精”,从教育教学准备来看,参加活动的每位教师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精心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制作了大量生动直观的音乐图谱,应用多媒体搜集了与活动相适宜的音乐视频,精益求精地参与了此次活动,力争出彩,追求完美。如鹿城心桥幼儿园的郭莹莹老师的《我的魔法汤》,首先通过老师的动作来表现魔术师的做法,然后让幼儿感受音乐,从而使他们感悟到“魔术变化与音乐”关系,同时使幼儿的兴趣不断升温。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动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最后,让幼儿尝试了一次成功的魔术表演,使得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二、“巧”,活动设计构思巧妙。红都幼儿园陈玲玲老师的音乐活动《小风车》巧用难点置前图谱化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音乐简单化。新桥一幼的应洁蕊老师的音乐活动《跳舞的小树叶》巧用了优美的肢体动作及生动的面部表情,将乐曲形象化、故事化、游戏化。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避免了盲目、虚无的欣赏,从而使幼儿在理解与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体验了师幼、同伴间共同游戏的快乐。鹿城心桥二幼的朱逸涵老师的音乐活动《办家家》,巧妙地再现了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既感受了音乐,又真实地感悟到“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鹿城心桥绿洲幼儿园汤新月老师的音乐活动《蔬菜水果味道好》图谱设计也十分精巧,她将歌词用图谱来体现,巧妙突破了幼儿的学习难点。

    三、“新”,从教育内容选择来看,大多数教师都以创新活动为主,选材广泛,立意新颖。《蔬菜水果味道好》、《好喝的果汁》让孩子们知道了好味道是可以用音乐唱出来的,《我的魔法汤》、《森林的魔仙指法》让孩子们知道了魔术是可以用音乐变出来的。新颖的想法体现了幼儿教师的智慧。在歌唱活动《小风车》、《小茶壶》中老师帮助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呼吸与发声练习;用“风来了”和“模拟小茶壶水烧开时呼呼声,进行上行发声练习;同时模拟小茶壶倒水时噜噜声,进行下行发声练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幼儿轻松快乐地打开了歌喉学唱了歌曲。

    当然,在看到亮点的同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语言组织的精确性不高。所谓精确性,就是一要“精炼”二要“准确”。部分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语言繁琐不得要领,如果教师对幼儿之间的谈话与探讨能够做精确的提炼,将能更有效地的指导幼儿的操作。

    二、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不明确。老师控制过多,导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是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时会游离在音乐之外。

    三、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有些年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上有前松后紧、顾此失彼的现象,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

    四、课后反思要体现实效。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课堂教学后,老师沉下心来思考一下活动的得与失,如教学活动领域该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在整合教育观念下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契合幼儿“最近发展区”?这样有助于把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推动下一次更有效的活动。可是在部分教学反思中,我们看到的几乎只是老师教学过程的又一次阐述,没有反思到点上,更看不到写出自己不足之处后的再教设计。

    总之,优质活动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她能使幼儿园逐步达到“优质活动常态化,常态活动优质化。” 的目标,本次活动就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这次活动确实让所有参与的老师受益匪浅,她们在感受集团幼教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创新的灵感,相信她们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徐秀丽  供稿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