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77-88415738

传真号码0577-88436866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首页

优质活动的展评 教师学习的平台——心桥学前教育集团幼儿园社会领域优质活动展评侧记 发表时间:2015/12/1 9:40:00

  • 优质活动的展评  教师学习的平台

    ——心桥学前教育集团幼儿园社会领域优质活动展评侧记

    为了提高温州心桥学前教育集团幼儿教师社会领域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集团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集团中心教研组的活动内容,于2015112627日在新桥一幼举行了为期2天的集团社会领域优质活动展评。各幼儿园在自己选拔的基础上,向集团推荐了15名幼儿教师参加了这次展评活动。经过集团组织的评审团认真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由于我们提前对这次优质活动评比进行了部署,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因此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

    这次展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加强了集团园际之间社会领域课堂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探究的交流;提高了参赛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活动的整体水平;展示了集团幼儿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十五节精彩的教学活动,无论从教材研究、教法选择、还是流程的创设,都不难看出参赛老师的良苦用心与辛勤付出,不难看出她们背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钻研与剖析,不难看出她们对优秀的幼儿教育方法策略的感悟与领会。通过综合评价,我们认为这次优质活动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选择题材广泛。

    这次我们虽然规定参赛的活动内容,只能选自教材内社会领域的内容,但大家选择的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有涉及到幼儿与同伴、老师间进行的社会交往内容;有幼儿与爸爸、妈妈间产生的社会情感内容;有规范幼儿社会行为的社会认知内容等等。除此之外,老师们在选材时还比较注重教材的生活性、趣味性和活动性,捕捉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材,如新桥一幼的《我要的抱抱》、心桥绿洲幼儿园的《我的家》、龙湾心桥幼儿园的《我爱妈妈》、鹿城心桥幼儿园的《我爸爸》等等,都是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一个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只有选择了有价值的、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集体教学的有效性,选材可谓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制定内容全面。

    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做到理清教材的重、难点和了解幼儿的可接受性,基本上能够围绕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的社会领域核心目标来制定。例如:《我们来做清洁工》老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把目标定为:1、了解清洁工的工作服装、工具及工作内容;2、懂得维护小区和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萌发关心、尊重清洁工的感恩之情。像这样目标我们不难看出老师不仅重视幼儿的社会认知(目标1),而且还让幼儿懂得怎样去做的社会行为(目标2),以及产生对劳动者的感恩之情(目标3)。再如《我的家》目标的定位也比较准确:1、通过活动对家有初步的认识(社会认知);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社会行为);3、感受家的温馨,增进爱家、爱家人的情感(社会情感)。优质活动展评的15个活动,多数老师能根据社会领域的目标定位来制定目标。众所周知,活动目标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影响到活动的范围,涉及到活动的难易程度,恰当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新颖。

    大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能意识到活动过程要为目标服务,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目标的体现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活动设计得比较新颖,思路比较清晰,结构比较完整,各个环节的过渡也比较自然。特别在社会认知环节,大部分老师都能在实施过程中体现新《纲要》的新理念,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通过讨论、体验来获得新知。不管什么领域的教学活动一直是有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认知是关键。在这次的展评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教师们在提问的层次性、有效性、幼儿的参与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活动前的预计和关注;例如:《我要的抱抱》老师在以故事中的波波为引子后,问孩子:你们什么时候最想得到抱抱?;最想跟谁抱抱?除了喜欢跟妈妈抱抱,还喜欢跟谁抱抱?在幼儿园最想跟谁抱抱?这样的提问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用心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把自己最想得到的抱抱说的完美无缺:开心时想得到抱抱,难过时也想得到抱抱。当你开心时你还想跟谁分享,最想跟谁抱抱?当你难过时你又想得到谁的安慰,这样又把开放的问题拉到了孩子的身边,让孩子感受到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爱。活动中教师还能做到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创造平等和谐的师幼氛围。总之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可说,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能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导入环节中老师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有图片导入的,如:《我爱妈妈》、《我要的抱抱》、《我们周围的水》、《抱抱从哪里来》、《我爸爸》?《向雷锋叔叔学习》等;有情景导入的,如:《我不跟你走》、《我会扔垃圾》等;有谈话导入的,如:《我的家》、《我是小客人》、《我的老师》、《不一样的我》。要使教学活动一举成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精彩的导入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为帮助幼儿很好地体验教学活动内容,突出活动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老师们还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将孩子还没有亲身体验到的场景转换成视频,让幼儿通过声情并茂的画面来体验、感知活动内容。

    但是,在这次参评的部分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看出了一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

    一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问题。

    有部分教师在选定教材后虽然也分析了教材的重、难点,但准确度不高,抓不住重点词的分析,从而导致目标的定位不是很准确、很全面,教学手段不策略化,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办法突破。由于教师们没有真正读懂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在的思想性也挖掘的不深,使教材的社会教育价值得不到很好的拓展和提升。也有的老师由于对教材的分析不透彻,导致对不同题材的教学方式产生混淆。例如:《猜猜乐》,老师拿到教材以后,应首先分析一下通过这个题材,我们想让孩子得到什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猜猜乐确实让孩子了解到了与中国有关的事和物,但作为社会活动我们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了解中国,让他们为中国的强大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还体现的不够。

    二是教学活动目标的定位问题。

    个别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没有考虑到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等多维度目标。例如:《向雷锋叔叔学习》这个课题,老师的目标定位是:1初步了解雷锋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解放军战士,并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2、向雷锋叔叔学习,乐意为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的目标概括性不强,在了解雷锋事迹中自然会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不必要重复提及,这样会显得目标不简明扼要。而且两个目标中都没有体现出社会情感目标。为使目标更概括、更全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1、初步了解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的事迹; 2、萌发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意愿,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3、激发幼儿对雷锋叔叔的敬仰情感。这样就可以避免了目标的遗漏、偏倾和无意义重复。

    三是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题。

    参评的教学活动普遍忽略了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的问题,有不少的课自始至终教师和幼儿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不够。在社会领域活动中更多的是提倡让幼儿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体验、讨论提升。而这次参评活动普遍存在老师统的多,越是参加展评越放不开,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灌输式的方法带领幼儿被动学习。把“知识”和“认知”混为一谈,大家都清楚社会活动注重的是孩子的社会认知而不是社会知识,“认知”是获得知识的行为过程,而 “知识”是认知行为的结果。孩子所获得的社会认知不是通过老师的一味的灌输所得到的,而是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以及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所获得的。老师应好好地充分利用幼儿同伴群体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让他们获得新知,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

    四是教学活动中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在优质活动中,有些老师的教学活动表现虽然精彩,但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却成了白玉之暇。例如:教学活动时间把握的不够,有个大班活动上了45分钟,在45分钟里老师的讲述占据了不少时间,环节间的衔接浪费了不少时间,最终还是活动重点不突出,社会领域特点不明显,整个活动下来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还有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按自己预设的教案来上课,而没有根据课堂上随时出现的现象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当孩子说出与自己设计的教案不附时,老师就装作没听见,只管按自己的思路往下走,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五是课后反思的实效问题。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课堂教学后,老师沉下心来思考一下活动的得与失,如教学活动领域该如何准确定位?如何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契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提问该如何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这样有助于把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推动下一次更有效的活动。可是在部分教学反思中,我们看到的几乎只是老师教学过程的又一次阐述,没有反思到点上,更看不到写出自己不足之处后的再教设计。

    总之,优质活动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她能使幼儿园逐步达到“优质活动常态化,常态活动优质化。” 的目标,本次活动就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这次活动确实让所有参与的老师受益匪浅,她们在感受集团幼教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创新的灵感,相信她们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徐秀丽  /南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