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 首页

幼儿舞蹈教学点滴 发表时间:2008/12/25 10:28:25

  • 幼儿舞蹈教学点滴

    【内容摘要】

    舞蹈是一种以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展示生活的艺术,幼儿舞蹈教学中,要敢于塑造幼儿的形体,培养幼儿的毅力,提高幼儿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幼儿真切地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等,让孩子在美的教育中,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

    形体  情感   毅力

    【正文】     

    现今社会,艺术培训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幼儿舞蹈是其中最受青睐的一项,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美丽。在舞蹈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那么音乐和舞蹈正恰好符合幼儿的这种天性。它能让幼儿自己动口、动手、动脚,全身心地去唱、去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其从小在音乐和舞蹈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我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塑造形体,提高气质。

    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由于不良习惯而导致的形体毛病。如:因常内八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抠胸、端肩、驼背等不良形态,还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所有这些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之后都是能够得到矫正与改善的。幼儿舞蹈训练有利于他们在气质、形态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培养毅力,磨砺意志。

    刚开始练功时,很多幼儿因为苦、累、疼而掉泪。下叉、下腰的动作不愿做,或不用心做。这时我们就请当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上前作示范,老师的认同和大家的掌声给了她极大的鼓舞。这一举动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家都非常认真地练。在暑假里,我带小班的小朋友上舞蹈课。第一天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孩子特别调皮,上课不是很认真,由于舞蹈课程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才让她们投入30分钟以上的活动。所以我将每种练功的步骤,都用一个游戏来完成!比如说地面双脚前当压腿,抱腿的时候,我让孩子想象,自己的小脚是小门,每个孩子都要关好自己家的门,不要让大灰狼进来了。这样孩子在做游戏的同时,也完成了抱前腿的练习。还有就是她们喜欢攀比。如果老师在课上表扬了某个孩子,说她的动作好,很漂亮,那么其他孩子就会说:“老师我也做得很好的,你看!”这样一来,这样的攀比就变成了好事。当然我也发现另一现象,有位家长她对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你不要教她压腿、压腰的,她会很疼的,你上课的时候就只要教她跳跳就可以了,我只是随便让她玩玩的。”幼儿期确实是以玩为主,提倡玩中学,但也讲求玩中培养坚韧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跟家长沟通以后,对这个孩子进行了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她也能够去试着做了。在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我就采用了一些动物形象来表现动作,如 “小兔子”、“小鸡”、“青蛙”、“小鸭”、“小狗”、“小孔雀”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能够认真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的自尊、自强、自信的个性,从小就树立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提高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舞蹈班上课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半小时,每周只有两节课。课上的动作是否能够记住,很大程度上要靠幼儿的记忆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她们,培养她们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部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很快,心情也会很愉快,越学越爱学。如果没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会把这种厌恶情绪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去。

    试想,如在孩子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在全神贯注地挑孩子的毛病。孩子每跳一段,老师就气愤地指责:“又错了。”再跳一段,老师又迫不及待在吼道:“耳朵和眼睛长到哪里去了,音乐不听吗?”假如这种痛斥一直伴随着幼儿舞蹈的过程,幼儿怎能对舞蹈感兴趣?而中国舞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儿歌的形式来启发幼儿,可以让孩子说说学学跳跳来表现,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唱边跳、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孩子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学习舞蹈产生兴趣,很多老师都采用“寓教于趣”的方法。初学舞蹈,孩子的年龄尚小,往往学了一会儿就会感到厌烦。针对这一情况,可引导孩子通过想象力,将创造力用动作表现出来,如表现小树叶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中的歌词,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化加以展开。我们可让幼儿戴上树干头饰来充当树妈妈,其它幼儿戴上小树叶的头饰依靠在树妈妈身边当“小树叶”。当唱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时,这时幼儿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被风吹走的动作离开“树干”。这样游戏化、形象化的教学特点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能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要求了。或许有的动作不一定很好看,但这样的教学对幼儿却有很大的帮助。像去年圣诞晚会上所跳的舞蹈《激情夕阳》,它就是让孩子靠自己的理解去表现“老奶奶”这一角色。还有大班毕业晚会上舞蹈《劳动最光荣》所表现的爱劳动,这些都是需要孩子对舞蹈的理解才能够表现出来的。用舞蹈将这种很好的德育内容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也能留下深深的印记。   

    四、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了帮助幼儿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幼儿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幼儿充足时间,满足她们聆听的需求。也就是说,让幼儿熟悉这个舞蹈的音乐,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幼儿体会乐曲的性质,可以让幼儿说说欣赏音乐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幼儿表现音乐的欲望。幼儿在把握乐曲的基本基调以后,老师就和孩子一起拍手、跺脚、拍腿等,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同时也为孩子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五、培养孩子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一个小组合之后,要给孩子有即兴创作的空间,让幼儿跟着音乐自己翩翩起舞,教师给幼儿所表现的动作上加以表扬,教师还要鼓励幼儿有表演的愿望,因为舞蹈是表演,也是表现艺术。没有表演欲望,就不能表演或创造出好的作品来。当幼儿编不下去时,教师要给予具体帮助,并鼓励他以后编得更好。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幼儿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介绍舞蹈作品,在表演舞蹈作品时,幼儿头脑中才能有意境。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孩子的心灵,我们要仔细观察幼儿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幼儿的质朴情感。要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将其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训练,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致力于加强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