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 首页

探索网络在家园联系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0/4/12 12:39:20

  • 探索网络在家园联系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网络沟通已成为家园联系的新载体,通过网络能让家长更直接、更迅速的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访、家长会等传统方式。幼儿园网站、班级QQ群、幼儿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建设与运用成为了家园联系的又一重要手段,如何运用网络为我们的家园联系服务,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
    关键词】网络  运用  家园联系
    【正文】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发现家园网络已成为了一个连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我园利用网络这一科技工具创建了集团幼儿园主页、各班级主页、幼儿博客,每个班级还建立了本班的QQ群等等,它是由教师与家长共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创建的,互通与幼儿相关信息的平台,不仅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更形成了一个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网络平台。为此,我们首先着眼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求教师对网络操作应用要求相当的熟练,而且熟悉多个幼教网址,能熟练收发邮件并能与家长进行教育沟通;能熟练应答家长对教育方面的提问等这些熟练的网络操作技术。在运用网络进行家园联系中,我们开展了以下内容。
     
    一、建立集团幼儿园主页,创建交流平台。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的交流工具涌入家庭,尤其是网络平台的使用。我园也有了自己的主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是教学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的主页中,我们设置了“我的孩子”、“我的老师”、“教育科研”、“家长课堂”、“访问留言”、“了解我们”等专栏。
       (一)幼儿博客,共同维护
        在“我的孩子”,中我们为每一位幼儿建立了博客,里面有个人档案、成长日记、宝宝像册、影音作品、访客留言等小专栏。家长和老师都拥有博客的维护权限,可以把宝宝在家、在园和外出活动的点点滴滴以日记的形式或以影音的形式记录在宝宝的博客里,家里的亲戚朋友也可以经常看到他里面的内容,还能在“访客留言”里给博客的小主人留言呢!我们建议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将孩子们在家或外出游玩时的有趣的事情和可爱的照片都放到幼儿的博客里,这样,在幼儿的博客空间里既有幼儿在园的信息资料和表现,也有在家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也就比较丰富多彩了,家长和老师长期坚持博客的维护和更新,将来对幼儿而言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二)教师博客,教学中的辅助工具
        在教师的博客中,也分为“我的档案”、“我的日记”、“我的相册”、“我的音乐”、“访客留言”等,与幼儿博客不同的是多了“我的孩子”、“我的课件”两个栏目。教师每天在“我的孩子”中为班级的六位孩子更新博客内容,记录孩子在园的突出表现和趣事、新鲜事。在我的课件中,教师将平时为上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传,作为教学资料的收集箱,这也是作为教师一笔不小的教学“财富”。
       (三)教育科研,成果共享
        这一内容共分“教案设计”、“观察记录”、“教学论文”、“教育随笔”等四个专栏。里面转载了每次优质课评比、教案设计、论文评比等活动中所选取的好文章作为资料珍藏起来,还有记录了幼儿在园各个环节的不同表现的观察所得供每位教师参考使用。
    二、创建班级QQ群,及时与家长沟通
        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家长们匆匆忙忙送孩子,匆匆忙忙接孩子,有的家长常年在外地工作,自己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便把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老人;或者有的孩子晚上要留园参加兴趣班的,所以大部分家长不能做到每天与老师见面,即使见面,交流的时间也很有限。但孩子的父母肯定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幼儿园里的宝贝,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家长来说,这种牵挂特别突出。担心孩子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担心孩子中午睡觉会哭闹,担心孩子没有好好吃饭,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孩子渴了有水喝?自己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特别当孩子身体不舒服而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家长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身体情况。这时,QQ群的建立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开学时,我申请了班级QQ群,再通知家长一一加入,这样,老师和家长每天都能在业余时间进行交谈,既让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在园情况,又能让老师知道孩子的在家表现,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如:通过QQ群,我们还进行讨论了本学期的秋游活动。有家长在QQ群里建议秋天的天气凉爽适宜带孩子们外出活动,亲子游既能增进孩子们与同伴的交流与感情,也同时让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更加熟悉,就像朋友一样轻松的聊聊孩子、聊聊生活。我们就在QQ群里谈论着秋游活动的时间与地点,还有活动的形式,等等,这样方便又快捷,这样的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通过这次的秋游活动,家长与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家长把自己拍的秋游照片和录像交给老师,老师结合大家的照片内容制作成了光盘电子像册分发给大家,看了里面的内容,大家对活动更是赞赏有加。
    三、通过网络信息,激发家长资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利用网络这一教师与家长有效融合、密切联系的快捷通道,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配合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如:我们在上小班《甜甜蜜蜜》这一主题的时候,就利用网络平台请家长配合做到以下两点:
       1、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糖果,如棒棒糖、棉花糖、跳跳糖、软糖巧克力糖、棉花糖、花生糖、跳跳糖、硬糖等,让孩子在进行相应活动时带到幼儿园。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交流,获得有关糖果的感性经验。
       2、和孩子一同去超市看看各种各样的甜食,引导孩子回忆并品尝用绘画等方式记录自己看到的甜食。
       有了这么丰富的资源,于是教师让甜甜蜜蜜的糖果、水果来说话,让糖果、水果来冲击幼儿的味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在集体教学活动“甜甜蜜蜜的聚会”“、超级糖果屋”、“我是一颗棉花糖”、“超级跳跳糖”……里,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发现了糖果的形状、颜色种类、味道、特征……而且教师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变化,发现了其中的一个个经验联系:糖果放在嘴巴里会融化变小,棉花糖很软,跳跳糖会在嘴巴里跳,棉花糖很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主动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用肢体探索表现棉花糖、跳跳糖,以及糖果粘在一起……;用表情来说明糖果及甜食的味道,酸、甜、苦……;用色彩来表现各种各样的糖果等。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当幼儿把关注的中心从甜品的种类、味道转移到分享、关爱等情感的体验时,我们组织了集体教学“给妈妈送甜蜜”,根据幼儿喜欢甜食的生活经验以及希望幼儿感受领会亲情的甜蜜的目标,设计“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通过小松鼠给妈妈送甜蜜的礼物——围巾和亲吻,使幼儿领悟到亲情比甜甜的东西更容易让长辈“甜甜的笑”,更容易“甜到心里去”。由食物的甜味到亲情的甜蜜,这种蕴含问题的情境能够有效地促使幼儿实现建构式的转变和发展,使幼儿的认知与情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孩子们开始愿意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成人的爱。和老师说说悄悄话、拥抱、告诉老师喜欢他们。 让幼儿把自己自制的“好朋友夹心饼干”,送给同伴、周围的老师、阿姨,体会到了互赠礼物并与大家一同品尝的乐趣。
        在中班上学期《蔬菜一家子》这一主题时,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让家长预先了解这一主题要开展哪些内容,家长可以预先为孩子准备好要认识的蔬菜实物,或者通过网络先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季节产不同的蔬菜;蔬菜的食用部分;蔬菜有什么营养价值、等等,家长为小朋友要开展的这一活动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之后,老师上起来课气氛活跃,小朋友们也说得头头是道。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小朋友们不但认识、了解了蔬菜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让小朋友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这一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有了家长提供的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好、更轻松、更有效的开展着。这一切是原自网络这一现代又方便的平台,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便的方法开展我们的工作。
        总之,家长资源是一个强大而丰富的资源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多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帮助我们收集图片、查找信息,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准备,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
    四、网络联系,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
        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幼儿园与家庭搭建了互动的新桥梁,使家园之间更充分、准确、及时、详尽地交流,真正实现了“家园互动、同步教育、无限沟通”。此时不禁使我感叹,在这无际的网络里,我们与家长共同分享着孩子的喜怒哀乐,一起探讨着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困惑。网络平台让我们多了一丝牵挂、一份期盼、一种责任,更为家园联系打开了另一扇窗,走出了另一条路,家长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富有生机。网络平台建立以来,我感觉到我们和家长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家长写了许多自己孩子的童言稚语,家长公开半日活动后,家长会主动将自已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发在网上,节日里家长给我们传来阵阵祝福……在网络这无形的空间中,我们与家长架起了一座坚实的友谊桥梁!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  嘉兴市陶行知研究学会编    2000年
    [2]信息技术与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2-15
    [3]《学前教育学》  黄人颂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4]《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5]《比较学前教育》  李生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