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好习惯一辈子受用

已有 415 次阅读 字数(1869) 2015/1/30 16:35:12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循序渐进、逐步积累;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地养成。一、培养兴趣,给予表扬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的小朋友,给人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其他小朋友在操作手工时,他总是说:“我不会,我不喜欢。”这时,作为教师或家长就应该和他一起玩,并向他问一些问题,帮助他给他信心,逐渐使他对操作有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除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外,要多鼓励和表扬。一般来说,幼儿都喜欢听表扬话,现实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你越批评不行,他自己认为反正我这么差了,弄不好了。所以,我们成人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时发现某个幼儿做智力游戏比平时认真或差错少了些,就要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原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养成好习惯就一定能超过别人。或者有意识地在孩子同班中或邻居中找一两个表现较好的孩子作为竞争对象,一旦发现其在某一处超过他们,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进取心。给幼儿投一赞许的目光、甜甜的微笑,赠送小礼物等,诸如此类的爱抚、称赞,会使幼儿切实地感觉到老师及父母的亲情,他们会加倍地努力学习。二、树立榜样,培养自觉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却非常喜欢模仿,在很多时候,你讲很多遍让他这样做,他可能就不能按你说的要求去做,但是你让他跟着你看,按照你的操作学,他很快就会做了。这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太健全,你讲的尽管他都能听进去了,但要把这些语言要求,转换成其行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你让他学着你怎么做,对于他来说就容易得多。因为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设身处地为幼儿树立榜样,令其去模仿。那如何去树立榜样呢?一方面,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如:专心认真听讲、动手能力强、积极动脑、遵守规则等,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的氛围,如此大家就会向着他们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为人师表的教师要当好楷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孩子都乐于表述,而不善于倾听。这也就要求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榜样。因为老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老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大多数幼儿听幼儿园老师的,而不听家长的,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孩子和老师都会用许多的游戏材料:卡片、盒子、饰物、教具等等,老师要求孩子将材料放置的有条有理,规规矩矩的同时,自己也要将教具放置得整整齐齐取放自如。教师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范例,会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取得一致,家园共育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发展可以说是整合从两种场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的结果。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的学习经验更具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个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会塌下来。”家长在教育中会产生种种困惑,而教师在教育中会感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和谐,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如果,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养成。一般来说,亲子活动或游戏的设计,可以使得家长和幼儿相处得更近,通过家长对活动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交流,家长可以及了解游戏中对幼儿发展的目标,还可以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习惯及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和要求,更多地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回到家中后,家长继续要求和培育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样家园步调一致,幼儿园所教授的知识在家中进行巩固,将会有效地提高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达到了令其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85
  • 相册:64
  • 心情:0
  • 留言:31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