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中的美术教育
已有 428 次阅读 字数(1833) 2015/3/28 21:00:32
一、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1、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相比,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有更大的灵活性,幼儿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选择和创作。在活动开始前,幼儿可以与教师一起确定活动主题,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美术材料,根据已有经验选择美术创作形式,根据创作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空间。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未完成的作品,幼儿可以在下一次活动或其他自由活动时间继续创作。尤其是低龄幼儿以帮助和适当的建议,以促使幼儿逐渐形成对时间、空间、材料的计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2、多种创作形式 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同幼儿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创作形式。在设计充裕的情况下,幼儿可以逐一尝试不同的创作形式,或综合运用多种创作形式。如,在托班“花花草草”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用手指点画的形式画草和花,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花,用棉签画的形式表现钻出地面的小草。这些创作形式和技法可以并用,也可以在每次活动中分别加以使用。3、多种互动并存 区域中美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随时都可能发生,且这种互动是相对更自由、轻松和自然的。在轻松的美术区域活动气氛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为幼儿提供的适时适度的指导,渗透早师幼互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进程,及时了解有所需,对幼儿的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幼儿的创作结果给予中肯的评价。在区域活动时,每个活动区的幼儿人数相对较少,加上幼儿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较容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及时地了解幼儿的活动需要,并基于此对幼儿进行指导。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幼幼互动实际上一种是幼儿间的互动,一种是幼儿与其他区域活动的幼儿间的互动。前一种较多一些,如一起用手掌印画大树的幼儿就画面空间布局进行商讨和调整。后一种互动也比较常见,如,把制作好的房屋模型送到“社区”,把做好的花送到“花园”。二、区域美术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1、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激发幼儿主动操作的积极性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多样的材料有助于引发幼儿主动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主动与材料及环境互动。考虑到幼儿对材料的喜好及运用能力不同,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材料要方便幼儿取用。教师不宜因过分拘泥于活动室的整洁、清爽而将材料收藏于边边角角的柜子中。幼儿能较轻松自由地接触到各种美术活动材料,幼儿深入探究的机会就越多,空间就会更大,主动操作的兴趣也会随之增长。2、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相对与集体美术教学活动,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个别幼儿或者小组幼儿的活动。在这个区域里,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取材料,自主完成操作,与环境、同伴以及教师进行较为自由的互动。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创作的作品更能反映其个性特点。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及其作品来了解其个性特点,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例如,低年龄幼儿尚处于直观思维水平阶段,在创造性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宜鼓励其多联想、多尝试表达。如,引导幼儿对已有的图形造型进行添画。通过现场直接点拨,既肯定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又给予幼儿发散想象、表达个性的空间。3、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集体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占据指导地位,幼儿发挥主动性的空间较小。区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具体美术教学活动的不足,因为它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活动机会。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要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多观察、了解幼儿,尽量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在活动的设计、活动氛围的营造、活动材料和空间的准备上,都应首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的问题,要保证幼儿在实际操作时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和尝试。5、注意各区域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区域活动的划分是相对的,所有区域都是为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服务的。考虑到幼儿发展和经验的整体性,教师在实施和管理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各区域活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一旦投入到活动中,所有区域都是一个整体。他们对美术材料的选择、美术创作的过程以及对活动空间的利用不完全受划分标志的限制。美术活动区域的作品可为其他活动区所用,美术创作的过程也可与其他活动区相融合。教师制订规则,目的是让幼儿更愉快、顺利地开展活动,因此不宜过于苛刻地用规则限制幼儿的活动,阻碍幼儿连续、整体性经验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