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同课异构”与教师专业发展

已有 693 次阅读 字数(1823) 2015/5/16 19:49:29

近年来,我园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具有以下特点:1、在专家引领下,以教师的“同课异构”方式,力求在教学实施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判断教师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研究并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2、幼儿园的“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一般经历了技术性、实践性、解放性和超越性四个阶段,教师在这四个不同的阶段要完成理解、实施、完善与推广的任务;3、专家引领的指导、教师们的支持和参与、合作是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教师在“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中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在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那么,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判断教师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并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问题解决是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在幼儿园教学研究实践中,教师因经验不足、知识欠缺等诸多原因,难免遇到困难,这些往往比较具体,或大或小数量繁多。教师不可能都直接求助于专家,专家则可能因实地考察不足而提供不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事实上,如果专家在教学实践中事无巨细、形影不离,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实践,教师每月能至少有一次的集中观摩,来探讨教学的问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非常有效或有促进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教师在专家引领下,在课程实施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而教师是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正式她们在具体教育教学情景中发展自身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过程,是为了课程而不断实践、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整个进程一般经历了四个阶段:技术性、实践性、解放性和超越性阶段。一、技术性阶段——理解课程    技术性阶段也是起始阶段。一般来说,先要以一定的 课程模式为参照,这个阶段专家会全面地介绍并分析课程理念、方案和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理论技术面上给予指导,引导教师学习与思考,实现对课程模式的深度理解。二、实践性阶段——实施课程    在理解了课程的模式之后,教师就将其付诸实践了。实施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等等,这个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往往是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组织每一位教师选好主题内容,上同样课,让所有教师都身临其中参与可得设计和实施,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锻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解放性阶段——完善课程   这个过程也是探讨过程进行反思和完善的阶段。经过课程实践,部分教师已经能较好地理解课程的本质了,接下来将从多角度打磨课程,一次一次的磨课,使教师真正适应教育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幼儿。四、超越性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对最有有效性课程进行的一个回顾、总结及反思的一个阶段,并将成果分享和推广。这个期间,成熟的教师还需对自身教育经验进行提炼并加以推广,也提倡多与同行老师交流成果。其实,在课的研究或探讨进程中,往往会在时间维度上出现交叉重叠,在这反反复复中,课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同持续进行着,而影响这进程的因素可归纳如下:1、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很明显, 在技术性阶段,专家的技术引导和启发,无不为实践性阶段做好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总结性阶段,更好的帮助老师们梳理了教育理念,思路及策略和方法,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所以,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2、儿童观研究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其应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从科学的儿童观出发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价。3、幼儿园文化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对师幼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凝聚人心、提升幼儿园质量的“无形推手”。园领导应与一线实践者积极合作,营造轻松默契的课程开发氛围,促使全园教师形成对课程问题的积极反思、对课程方案的深刻领悟。4、资源支持幼儿园课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幼儿园管理者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资料、相关的物质和人力支持等,并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开展课程实践与反思。5、参与者的伙伴协作    幼儿园的园本研修需要参与者的伙伴协作。园长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协作,教师之间要互相合作、交流、分享。其过程中,教师的伙伴协作具体表现为课程培训及交流、教师经验分享、班级间教学观摩、定期集体反思、新教师园本培训等。伙伴协作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参与者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85
  • 相册:64
  • 心情:0
  • 留言:31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