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真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幼儿健康教育之心理健康小议

已有 922 次阅读 字数(2288) 2018/5/31 9:57:29

幼儿健康教育之心理健康小议                                                                  摘要:    健康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指:身体没病,体格健壮,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仅仅是健康在生理上的体现,现代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从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所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讨论的课题。关键词:幼儿心理 健康 教育综述:    健康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指:身体没病,体格健壮,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仅仅是健康在生理上的体现,现代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从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所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讨论的课题。首先我想谈谈我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该怎样进行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我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且对外界的事务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会被主观思想所引导。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行动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 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不会知难而退,也不会易爆易燥。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 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而不是小心眼嫉妒别人做的好的事。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所处环境的关系,不是让环境顺应自己,而是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 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 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 还是在顺利环境中, 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在我看来以上的几点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某种现象分析    从我学习幼儿教育开始时,老师就教过我们。做学前教育的一切都要以“幼儿为本”,也就是凡事都要从幼儿出发,把重视幼儿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我们在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时,也要秉承这一观点。现在我国的二胎政策盛行,在我实习期间,我所教授的小班孩子大多数上都是家里的二孩,这时他们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又是不一样的。首先,家里有弟弟妹妹的小朋友,会表现出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风范,会领导别的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如果有孩子不听他的话,他又会显露出孩子的天性会闹腾。而家里的二孩,通常是哥哥姐姐已经上学了,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宠着的,所以会造成娇蛮任性的性格,如有不顺心的事情,会大吵大闹。当然这只是幼儿心理体现的一种表现,以上的心理其实都是不健康的。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怎么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 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在配合老师系统学习过儿童心理学之后在学校的引导,才能达成的。至于家长在家里要如何培养呢?而且家里爷爷奶奶辈的人又特别的溺爱孩子,这给家庭培养上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 “学会 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不能因为孩子的吵闹,而放弃对孩子的要求。而老师在幼儿园里,首先要做到对性格的幼儿一视同仁,不能过分的偏爱某一个幼儿,如果过分偏爱某个幼儿,会对别的孩子造成一种你不喜欢我的错觉,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结束语:    以上内容只是在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大范围内提出的一些小范围的点,幼儿心理健康是个大课题,可供我们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希望在以后还有更多的人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参考文献:【1】 欧新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 姚本先,邓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4.1.【3】 杜代章大力加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1995(05)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18
  • 相册:156
  • 心情:0
  • 留言:45
  • 关注:0
回顶部